全國精細化工協作組:優化環境、加強引領、創新驅動,推動產業持續升級
2024/07/16精細化工是石化和化學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最具活力的領域。為貫徹國家有關規劃重點任務,推動石化和化學工業轉型升級,加強石化和化學工業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撐保障,近日,工信部等多部委聯合發布《精細化工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7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對引導精細化工產業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發展作出部署,通過構建創新發展驅動引擎、加強龍頭企業引領作用、優化精細化工發展環境等積極舉措,推動精細化工產業持續升級。
一、構建創新引擎是精細化工產業創新發展的根本保證
精細化工產品包括農藥、醫藥、染料、表面活性劑,以及專用化學品如電子化學品、膠黏劑、食品添加劑、飼料添加劑、香精香料、催化劑等,往往處于石化產業鏈的中下游位置,技術含量相對較高,應用領域十分廣泛。精細化工不僅與傳統工業部門和民生行業緊密相關,而且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如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航空航天和海洋裝備等存在廣泛支撐,尤其是高端制造業的重點領域,幾乎全都需要精細化工產品。沒有精細化工產品這一物質基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將面臨巨大挑戰。而又因為精細化工起到的是基礎支撐作用,其產業的發展往往需要領先下游產業一步,這給精細化工企業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故創新一直是精細化工發展的原動力。
在國際政治經濟環境日趨復雜、去全球化和地緣沖突升級的背景下,精細化工產業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沖擊,其產業鏈的穩固安全成為備受關注的問題。國內精細化工產業一方面表現出了強勁的韌性和發展動力,另一方面其市場現狀又顯示出有較大提升空間,在大量精細化工產品依賴進口的同時,一部分產品呈現無序競爭局面。例如,我國生產了全球50%以上的農藥原藥,但在全球超過600種的農藥原藥品種中,我國原研的品種只有幾十種;國內醫藥原料藥企業超過1000家,原創化學藥數量和效益與國外企業整體相差甚遠;我國是最大的電子產品制造國,目前電子化學品1/3依賴進口,其中高端產品80%-90%依賴進口,這些現狀暴露了精細化工原創研發能力方面的短板。
為增強精細化工產業創新發展的根本驅動力,《實施方案》提出通過推進傳統產業延鏈、加快高端產品攻關、促進優勢產品提質等三項措施,對精細化工產業提升高端產品有效供給的途徑作出了具體的部署。同時,通過推動技術改造,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大力發展智能和綠色制造系統,并強化標桿企業的引領作用,促進精細化工產業通過綠色、智能、集群發展等方式提升本質安全和環保水平。從完善的創新體系角度出發,通過布局建設創新平臺,加強產學研用的外部協同以及產業鏈上下游的內部協同,構建二維創新矩陣,深度融合各環節的研發力量。提出了給中試項目落地創造更便利的條件,以加快研發成果向生產力轉化。
二、加強引領作用是精細化工產業創新發展的現實路徑
從整體水平觀察,我國精細化工企業相比國外同行,資金實力弱,發展底蘊薄,綜合競爭力有較大差距,在高端產品上缺乏競爭力,難以體現多元化、系列化、規模化的優勢。例如,美國陶氏、杜邦、伊士曼、空氣產品、塞拉尼斯、亨斯邁、埃克森美孚等大型企業不僅保持了自身特色大宗化學品上的優勢,而且還在精細化工的細分領域如農藥、醫藥及專用化學品上各自占據有利地位。歐洲巴斯夫、拜耳、索維爾、帝斯曼、默克、朗盛、漢高、林德、瓦克等,在大宗化學品和精細化學品方面同樣優勢突出,相比美國同類化工企業還更為倚重精細化工業務。日本頭部化工企業除了發展大宗化學品外,普遍在高性能樹脂、特種纖維、功能聚合物、電子化學品及信息材料等領域布局,同時一大批中小企業在新材料和專用化學品如陶瓷材料、碳纖維、工程塑料、非晶合金、OLED材料等關鍵領域占據了全球優勢地位。這些國外典型的精細化工企業以較強的競爭實力,積極參與全球競爭,展示了龍頭企業引領產業發展的一條有效路徑。
精細化工的業務特點要求企業反應快速、經營靈活,這是中小企業的優勢,但企業規模小又帶來創新能力弱、綜合實力差的問題。而單從技術視角看,中等程度競爭即壟斷競爭的市場結構有利于技術創新。國內過于扁平化的行業結構、缺乏上層梯級的企業對行業發展的引領,已經到了影響精細化工長遠發展的程度。我國精細化工大多數子領域都需要一個或數個足夠規模的大型企業作為尖兵,來引領行業發展和搶占全球技術制高點。
為此,《實施方案》提出實施強企育才行動,通過培育壯大精細化工龍頭企業,強化龍頭企業在行業發展中的示范引領、中堅壓艙作用,也強調中小型企業以專業特色發揮其策應作用,以點帶面、以面打點,形成產業格局上的優勢,增強精細化工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強的企業必須有強的人才,《實施方案》還提出加快人才隊伍建設,重視專業人才的培養和管理,夯實產業發展的人才基礎。
三、優化發展環境是精細化工產業創新發展的緊迫需求
精細化工主要原料和產品80%以上屬于危險化學品,生產流程復雜、涉及風險操作、具有較高安全環保風險,這是精細化工技術的固有特征,短期內無法改變,部分地區精細化工企業的發展實際上也因此受到較多限制。精細化工企業在向中西部轉移后,時常又因為當地原料配套、人才供給、下游需求的短板,難以發揮出應有的靈活性和積極性。典型下游行業如裝備制造、汽車及零配件、紡織、日化等在沿海地區較為集中,所需精細化工產品因為遠離海港也增加了物流成本和風險。外部發展環境的這些變化給精細化工行業帶來了不利影響。此外,未來低碳發展的要求越來越高,精細化工企業還將面臨更高的成本壓力。
為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實施方案》要求以化工園區的規范高質量發展推動提高化工產業的本質安全和清潔水平,同時促進區域合作和協調發展,形成東中西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的化工發展空間格局;通過實施精準化服務保障措施助力企業發展;發揮協會等中介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暢通信息渠道、強化行業自律;完善企業管理體系,加強宣傳和溝通,營造良好輿論環境;并有效應對綠色貿易壁壘等。通過《實施方案》相關措施,持續優化發展環境和產業布局,可有效推動精細化工產業的快速、均衡、綠色、安全發展。
四、精細化工行業應認真貫徹落實《實施方案》要求,共同推動產業持續升級
世界上各化工強國在大化工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時,都存在極大動力發展精細化工。通過精細化工的有效創新和持續投資,在更大程度上提升產品附加值,優化化工產業整體結構,最終提高化工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化工產業尤其是精細化工產業的發展程度,從一個角度代表了綜合國力的發展水平。
《實施方案》圍繞創新能力、引領作用、發展環境等三方面的主要目標,通過提出提升創新能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培育企業集群維持可持續發展、構筑先進體系確保產業鏈安全,各要素相互交叉,編織成嚴密的精細化工產業創新發展方略。
精細化工行業應遵照《實施方案》的要求,切實將創新作為產業發展的新引擎、新動能,在重要領域加強對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培育,形成精細化工企業方陣,構筑安全穩固產業鏈、錘煉全球領先競爭力;行業協會等中介機構應充分發揮政策宣貫、信息溝通、輿論引導、組織牽頭等功能,加強行業自律和優化輿論環境;全產業鏈以建設創新平臺、推動智能制造、融通企業業務、激發發展潛能來共同對抗外部風險、參與全球競爭,形成體系化的創新發展模式,使精細化工在新質生產力中發揮重要作用,為相關下游各大行業的持續進步提供堅實的物質保障。
作者:中國化工信息中心,全國精細化工原料及中間體行業協作組 申桂英 羅亞敏
來源:中化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