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卷沒出路,創新有未來——2023(第二十屆)中國國際化工展覽會見聞
9月4-6日,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主辦、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化工行業分會和中國化工信息中心承辦的2023(第二十屆)中國國際化工展覽會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行。3.8萬平方米的展區匯集了700多家展商,范圍涵蓋了能源、石油化工、煤化工、基礎化工原料、特種化學品、化工新材料以及技術與裝備、包裝及儲運物流、安全環保及智慧化工與智能制造等領域,眾多新產品、新技術和新裝備令人耳目一新。
展會上,海外客商對一些新產品產生了濃厚興趣,駐足于展臺前向工作人員索要資料、詢問產品性能。
穿梭于各個展館,記者目光所及的不僅僅是展臺上精致的產品小樣、炫目多彩的展板、形態各異的設備以及逼真的園區沙盤模型,還有各大特裝展區亮眼的燈光展示牌上頻繁出現的“綠色”“低碳”“智能”等字樣。
記者了解到,這些關鍵詞正是各大展商最想傳遞給觀眾的信息——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國內經濟復蘇不及預期、產業競爭持續加劇以及雙碳目標約束性加強的大背景下,中國化工產業將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重點聚焦于綠色化、低碳化與智能化等關鍵要素上。而其背后真正的核心支點正是科技創新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未來10年,化工產業將面臨新一輪的變革周期。全球化工企業競爭力將重塑,國際領先的化工企業都將轉向尋求新的科技核心競爭力。中國企業也不例外。只有通過自主研發、創新發展,在核心技術和關鍵產品上取得突破,才能獲得新的發展機會。”中國化工信息中心咨詢事業部CEO黃音國在同期舉辦的論壇上提出的這一觀點引起與會者的共鳴。
“企業的發展一定是依靠技術創新。沒有技術創新,企業就沒有發展的源動力。也只有創新,才能破解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安全、環保、低碳瓶頸。”中石化江漢鹽化工湖北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仇金彪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介紹說,公司自主研發的3萬噸/年漂粉精工藝路線是現有裝置規模的6倍。在裝置規模擴大的同時,企業的節能減排、降本增效、安全環保、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也因為生產的集約化而得到大幅提升。
在上海華誼集團的展區,一塊寫著“同位素”的藍色展示牌引起了觀眾的好奇,現場工作人員葉展宏介紹說,穩定同位素技術是化工行業中最具活力的新興領域,同位素標記物作為示蹤劑,已經廣泛應用于醫療診斷、生命科學、農業科研、環境科學、分析測試、半導體芯片等領域。目前,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突破了系列穩定同位素原料富集及其標記物合成關鍵技術,打破了國外壟斷。展臺上擺放的低氘水、18O(氧同位素)水以及15N(氮同位素)、13C(碳同位素)等示蹤劑產品均是已經商業化的產品。
在國家能源集團的展臺上,擺放著包裝盒、塑料袋等樣品,看起來與普通聚烯烴塑料制品無異,但它們卻是用煤基可降解材料聚乙醇酸制成的。“這個產品具有全生物降解性和高生物相容性,機械性能和阻隔性能也很好。關鍵是它可在土壤、海水等自然環境中完全降解,不需要特殊的堆肥條件。”公司銷售負責人王超告訴記者。
據悉,該公司聚乙醇酸工藝路線采用了自主知識產權技術。與生產傳統聚烯烴塑料相比,聚乙醇酸噸產品原料煤耗可降低約50%,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約65%,工業增加值提高2~3倍,而生產成本與普通塑料接近,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該公司已投產的5萬噸/年生產裝置目前處于滿產狀態。
除了各式各樣的新產品,展會還展示了裝備的技術創新與綠色化、低碳化、智能化升級的新進展。
在智慧化工與智能制造展區,江蘇湯姆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帶來了4臺新型包裝設備。其中,三排推灌裝機旋蓋機,與傳統灌裝設備相比,不僅穩定性好、可靠性強、精度高,而且還提升了1/3的灌裝效率,降低了10%的能耗。“這主要得益于公司在自主創新能力方面的強投入。目前公司擁有國家發明專利40多項,實用性專利260多項,自主設計開發的新產品多達數百種。”江蘇湯姆集團化工包裝事業部副總經理劉洋對記者說,“為了更好地適應化工行業智能化升級的需要,我們還成立了專門的軟件公司,為客戶提供定制化的智能灌裝解決方案,幫助企業降本提質增效。盡管今年經濟形勢嚴峻,但公司8月份的銷售卻創了歷史新高。”
泵是流體化工行業最常用的設備。大耐泵業有限公司展臺上擺放的水平中開兩級輸油泵卻與眾不同。這是該公司專門為倉儲油庫推出的一款新品,僅用2級葉輪就能實現大流量高揚程的油品輸送,設計參數完全按照倉儲領域進行定制,可全部實現高效區運行,而且占用空間小,維修方便。該公司品牌經理劉曉宇表示,大耐泵業已經有70年發展歷史,公司之所以能在行業發展中保持領頭羊的地位,關鍵在于持續不斷的技術創新。創新不僅提升了公司的生產效率,也為客戶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在空氣產品公司展臺,除了傳統業務的展示,該公司也推出了低碳轉型方案。過去1年,該公司宣布支持能源轉型項目的重大資本投資,承諾投資110億美元于清潔能源轉型先行項目。該公司負責人表示,2022財年,公司研發費用的70%投入于可持續發展及能源轉型相關研究。過去3年更是在可持續發展及能源轉型領域申請了80余項新專利,這些技術可幫助客戶每年減少860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
展會還專門設立了化學試劑專區。30多家化學試劑生產企業集中展示了新產品和新技術。中國化學試劑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吉喆告訴記者:“化學試劑雖然產量小,但品種多,品質要求高,屬于一種戰略資源,服務于科技研發和國民經濟各領域,在促進我國科學研究和科技創新方面不可或缺。因此,行業在解決共性技術、替代進口方面還需要加大研發力度。同時,在存儲、運輸、安全生產許可等管理制度上也需要有適合行業發展的創新舉措。”
3天的展會走下來,記者感受最深的是自主創新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這既是國際形勢所迫,也是企業自身發展所需。無論是大體量的國企還是中小型民企,大家都有一個共識——價格內卷沒有出路,產業結構調整迫在眉睫,唯有潛心創新才有未來。
文字來源:產業觀察 李聞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