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GDP”需要市場主體創新
2018/06/11日前,由菜鳥牽頭,攜手天貓、淘寶、盒馬等電商平臺共同啟動“綠色物流2020計劃”,并向全社會發出倡議,希望全社會一起努力,推進綠色包裝。
中國經濟發展至今,GDP已經躍居世界第二。然而,之前某些地方和產業的粗放型發展,導致了土地空間、能源水源、人口重負和環境承載四個方面的“難以為繼”。這種發展困境的倒逼,使人們開始認識到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的重要。
因此,中央近年來不斷提倡環保理念所主導的循環經濟,力求實現人、環境與經濟的平衡發展。不過,除了自上而下的政府行動之外,也需要自下而上的市場創新予以同步。
客觀而言,任何一種生產消費行為都難免產生“環境成本”。比如,超市購物會產生大量白色塑料袋污染。而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傾向網上消費,紙箱、紙盒等快遞垃圾日漸增多,加大了環境壓力。與此同時,物流運輸環節中也存在科技創新力度不夠大,效率潛能未能完全釋放等問題,同樣帶來環保問題。近年來,社會各界對于綠色包裝、綠色物流的關注與呼吁不斷上升。
如果電商、物流企業只考慮商品運輸過程中的成本降低,消費者只關心自己購物的便捷,這一新興行業所帶來的將不僅是消費者福利,還將不可避免產生巨大污染。尤其是隨著電商及物流業的高速發展,問題將日益嚴重。
阿里巴巴作為國內最大的電商平臺,帶動的物流產業鏈規模蔚為可觀。“大塊頭”應有“大智慧”,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大型電商、物流企業理應承擔起對等的社會責任,尤其在環保領域,從當初的“螞蟻森林”推動網友參與地球防治荒漠化,到如今的“綠色物流2020計劃”,阿里巴巴正努力將上游的商品包裝、中間的運輸環節、終端的消費者對包裝物的穩妥處置等全面納入環保體系。這種做法無疑值得肯定,因為只有電商平臺推廣綠色包裝,物流運輸企業加大科技創新,廣大消費者樹立環保觀念,“綠色物流”才能有效建立并順暢運轉。
實際上,這就是“綠色GDP”的推進基礎。如果更多的企業自覺參與環保事業,不將其視為負擔,而是作為促進自身轉型升級的機會,進行技術、產品和服務創新,不僅能實現環境保護,更可以催生更多的新經濟、新產業空間。
還是以綠色物流為例,共享快遞盒、循環包裝袋、綠色倉儲等大有發展空間,一旦獲得突破,也就能獲得產業藍海,占領競爭高地,對于企業來說,其長遠收益恐怕不亞于甚至遠遠超過眼前利益。
環保與經濟發展不是非此即彼的對立關系,“綠色GDP”也并非是“犧牲”經濟的代名詞。“綠色GDP”是要淘汰某些落后低端產業,進而在政策倒逼和市場洗牌中,實現行業的重大變革。
“綠色GDP”需要自下而上的市場創新。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具有足夠的能動性,因此能有效調動各類資源,在微觀領域發起行動,從而讓生態和環境要素成為與人才、技術、產品、運營同等重要的核心競爭力,這將是中國企業真正邁向全球化價值體系高端的起步,也是中國實現工業化、城市化與現代文明的交融與協調。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產業領域加入其中,共推“綠色制造”“綠色零售”等,共同奏響“綠色GDP”的發展協奏曲。
來源:經濟日報